【夏花灼灼】临夏县人民检察院在掌子沟乡白土窑小学开展“开学第一课”法治进校园活动

临夏 更新于:2025-09-04 13:06
  • 邢建国14

    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监护意识,9月3日,临夏县人民检察院法治宣传小分队走进掌子沟乡白土窑小学,开展“夏花灼灼·开学第一课”法治进校园活动。学校160余名师生及70余位家长共同参与,现场聆听法治知识讲解,共筑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环境。


    聚焦校园安全主题

    为学生筑牢防护盾


    检察干警结合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场景,以案例讲解、互动提问的方式,围绕防性侵、校园欺凌、防溺水、交通安全、网络安全等核心内容展开宣讲,让法治知识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。

    针对“防性侵”,干警用通俗语言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,教会学生识别“危险信号”,牢记“隐私部位不触碰、可疑人员要远离、遭遇侵害敢发声”的自我保护口诀;面对“校园欺凌”,明确告知学生“欺凌不是玩笑,沉默不是办法”,引导大家既不做施暴者,也不做旁观者,遇到欺凌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或检察机关求助;围绕“防溺水”与“交通安全”,结合季节特点与校园周边环境,通过典型案例警示学生远离危险水域、遵守交通规则,杜绝“横穿马路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、私自下水游泳”等危险行为;谈及“网络安全”,提醒学生警惕网络诈骗、不良信息,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,不与陌生网友见面,争做“健康上网、文明用网”的小卫士。宣讲中,干警还特别提醒在场老师,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绪变化,日常教学中多观察、多沟通,定期开展安全排查与心理疏导,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或校园内出现安全隐患,及时与家长对接,共同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。

    为让宣讲更接地气、知识记得更牢,活动特意增加了互动环节。干警抛出与防性侵、防欺凌、防溺水等主题相关的简单问题,比如“遇到陌生人要带你走该怎么办”“看到同学被欺负能假装没看见吗”,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,有的还主动分享自己知道的安全小常识。现场氛围十分热闹,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,大家巩固了学到的法治知识,也让自我保护的观念更加深刻。


    凝聚家校协同合力

    促家长扛起监护责


    家长是未成年人保护的“第一责任人”,检察干警在宣讲中专门面向家长群体,从家庭教育方法、监护责任履行两方面展开详细讲解,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护娃的“实用技巧”。在家庭教育上,干警建议家长摒弃“重成绩、轻成长”的观念,每天留出固定时间与孩子沟通,既能聊学习中的困惑,也能听生活里的趣事,通过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社交圈与心理变化;同时,多以身边事例、法治小故事为切入点,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规则意识与安全知识,让教育更有温度、更易接受。在监护责任上,干警明确家长要做到“心中有数、眼中有活”,日常要明确孩子放学后、节假日的去向,提前告知“河边、工地、偏僻角落”等危险区域不能去;关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与内容,安装绿色上网软件过滤不良信息,避免孩子沉迷游戏或陷入网络诈骗;若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、拒绝上学、身上有不明伤痕等异常情况,要耐心询问原因,及时介入疏导,必要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。

    此外,干警还详细解读了强制报告制度,告知家长“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或面临危险时,及时报告是法律规定的义务,也是保护孩子的重要举措”,并现场用手机演示临夏县强制报告小程序的操作步骤,从“如何找到小程序入口、怎样填写孩子信息与事件经过、提交后如何查看反馈”等细节逐一说明,确保家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,能快速、准确地完成报告,为孩子争取宝贵的帮助时间。

    下一步,临夏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“夏花灼灼”未成年人法治品牌为抓手,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,针对低年级学生侧重“安全习惯养成”、高年级学生侧重“法律意识提升”,定制差异化宣讲内容,让法治知识走进更多校园、深入更多家庭;同时,加强与学校、社区的联动协作,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到实处,通过常态化、多样化的法治服务,构建“检察+家校社”协同保护格局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,让“夏花”般的青春在法治阳光下绚烂绽放。

    期数:2025-86期

    供稿:办公室

    文字:喇志强

    编辑:李 明

    校对:陈迎龙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